3月26日,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2024-2025学年下期青年教师研修培训第五讲顺利举行。学校副书记叶德元、集团办公室主任周玲、研修室主任杨静、党建办主任罗丹梅与青年教师及跟岗教师共话教学智慧与教育情怀。会议由教师发展学苑科研分苑苑长何瑜主持。

青年教师的成长密钥
会议伊始,现场抽取四位青年教师以关键词为引,分享了教育实践中的真知灼见。

地理组邹超老师

英语组任爽老师

历史组贾聪敏老师

金融城校区跟岗教师康王杰
评讲与复习课的修炼之道
党建办主任、数学组罗丹梅老师以《评讲与复习:打造高质量课堂的实操指南》为题与青年教师进行讲座交流,她直击复习课的核心:告别“为复习而复习”,转向“从学会到会学”,让知识脉络清晰、思维生长可见。

教育者的三重修行
研修室杨静主任以“厚积薄发”为底色,为青年教师勾勒出一条扎实的成长路径。她提出的“三多”理念——多思考、多听课、多反思,既是行动的指南,亦是智慧的沉淀。

跨界共研,叩问教育的本质
集团办公室周玲主任以三个追问直抵教育研讨的核心,她强调“现场学习力”的重要:教育不是闭门造车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听、思、行”融为一体,获得专业的成长。

教育是适合,而非对错
叶德元副书记以“适合”为引子,重新定义了教学的逻辑。他提出,教学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而是“适合与不适合”。正如从春游到研学、从项目式学习到跨学科探索的转变,本质是学习场域从封闭走向开放、合作模式从单向传授转向多元共创。说到更新教育理论,他借“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阐释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借谢家湾小学数学课情境课案例勾勒出平衡之道。关于技术赋能,他强调AI并非解题工具,而是思维的催化剂——学生最应掌握的是合作、质疑与阅读的能力,这些才是应对未来的核心素养。此外,他提出教师需完成“角色转变”不窄化责任,以“爱”与“理解”唤醒不可替代的学习内驱力。最后,他用三句话凝练教育理想:优情感体验,大思维空间,高学业成就。教育,终归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共鸣之旅。

教育无界,成长有声。一场培训,是终点亦是起点。当AI遇见人文,当反思碰撞实践,当突破融入日常,教育的每一步都通向更辽阔的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