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大弯中学和成都教科院教研员赖蓉辉、宋廷飞主持的成都市历史学科高质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专题培训会圆满举行。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宋廷飞两位老师,成都市各初高中学校的历史同仁齐聚大弯中学,共同探讨历史项目式学习的相关问题。
领导致辞
活动伊始,大弯中学副校长陈道丽代表学校致辞,对活动背景、内容作了简要阐述,并对参会的专家、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项目展示
(一)青白江区城厢镇项目式学习汇报
1、学生汇报
在乡土文化传承自主研究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选择了城厢镇作为研究的主题。大弯中学高二年级的学子们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了城厢的历史变迁、古风建筑、名人名小吃以及城厢的现代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城厢名人,学生们认识了革命先辈彭家珍的精神,并在情景剧中再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2、指导老师代表——杨老师汇报
杨老师从项目的确定,到项目的流程、方法指导,落实了项目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分享,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

3、专家点评
成都教科院教研员赖蓉辉老师进行了专业化点评:项目式学习处于摸索状态,项目式学习难做,且如何把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也是一个问题。同时赖老师指出一个要点:项目式学习要培养学生什么?培养学生面对新的情景,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大弯中学的展示体现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并开展自己学校的项目式学习。

(二)青白江区川化工厂项目式学习汇报
1、学生汇报
高一学生目光转向了川化厂的变革。在“父辈的荣光”主题展中,这些实物凝结成共和国工业化的史诗。

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川化人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再结合实地考察以及查阅档案、地方志等资料,得出成果。从而通过对川化厂的微观探究,形成了对新中国工业建设历程的宏观认识。角色扮演年代剧时,几名学生模拟了川化工厂的兴衰转变。


2、专家点评
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宋廷飞老师点评: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在项目式教学中着眼于人一辈子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受益一生。在教研过程,打破了学科壁垒,走向综合领域,充分展示了历史、语文、艺术的结合。


这场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让历史不再是试卷上的年份填空。专家点评时指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学科边界,学生的汇报充分展示了历史、语文、艺术的结合,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