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通知,首批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成功入选!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并逐渐改变着生活、学习和工作。老师们也真切地感受到,AI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与AI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然来临。七中育才学校一直在思考:“AI时代,我们究竟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课改究竟需要“深”向何处?”
AI赋能,“深”向科学素养提升
学校首先提炼出涵盖多层次、多维度的智能素养发展模型:智能素养的发展模型。

智能素养发展模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紧密的关联。智能素养发展模型特别强调在AI时代背景下,学生应具备的与智能技术相关的素养和能力,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为核心,分为智能文化、智能发展和智能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智能知识、智能技能、智能态度等8大素养。
结合智能素养的发展模型,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聚焦智能素养的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框架:聚焦智能素养的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框架。

课程一,聚焦智能文化。实施以“感知”为特征的AI科普系列课程,了解人工智能,能够正确的看待人工智能,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关注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等;开展以“理解”为特征的AI前置课程,掌握人工智能的前置内容,包括编程语言的语法、基础算法、简单数据结构等。
课程二,聚焦智能发展。实施以“体验”为特征的AI应用系列课程,通过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AI实践系列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人工智能项目的探究和创新,实现学用合一。
课程三,聚焦智能参与。最近几年,聚焦智能素养的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框架,学校初中阶段陆续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人工智能基础与体验》《AI生活引领未来》《青少年的AI伦理》《人工智能视觉》《解密语音技术》《自动驾驶》等。



2024年9月,七中育才学校高中开办,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鸿蒙创新学院-华为云青少年开发者创新中心,搭建国产自主可控应用适配实验室,开设《鸿蒙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持续培育下,学校学子在人工智能领域屡创佳绩。仅2024年一年间,便在多项国家级赛事中斩获殊荣:于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摘得创意制造项目最高奖“创意之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勇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项目一等奖;更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凭借“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的出色表现再获一等奖。这些突破性成果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突出成效。

AI赋能,“深”向学习方式转变
AI时代,越来越多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将逐渐被替代,但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力、道德力是AI无法替代的。所以,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完成。基于此,七中育才学校提出了课改攻坚行动:转变学习方式,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把学生解放出来。真正落实新课标,认真使用新教材,大胆重构新课堂。
如何让AI赋能,将学习方式转变落到实处?
1、“AI+课堂”赋能精准教学与课堂增效
近年来,学校通过虚拟科学实验、智能音乐创编和精准体育指导等特色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开设的《AI音乐》《AI体育》等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AI+评价”赋能精准教研与教学改进
在教育领域,教师自主的教学反思和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方式的循证教研(证据、量化、可重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七中育才学校借助能支撑AI教研的智慧教室和搭载AI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教学反馈系统,探索“AI+评价”来赋能精准教研与课堂改进,构建了基于AI的“三环六课”教研模式。

借助AI,课堂智能教学反馈系统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全程全方位采集,包括教师的讲授、提问、板书、巡视和师生互动,学生的听讲、举手、应答、读写和生生互动等。
一堂课结束,AI快速生成对这堂课的评价报告,包括课堂热力图、教学行为分析、课堂互动分析以及课堂建议等多类数据。
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中最真实的状态,是教研评课、自我反思、课堂改进最有说服力、最有指导性的实证依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无论是教研组的教研还是教师个人的反思,都能精准地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这样的教研更有效,这样的反思也能更好地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课堂改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再比如,智能教学反馈系统生成的S-T曲线,非常直观地反应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其中S代表学生,用蓝色线条表示、T代表老师,用橙色线条表示。如果S-T曲线在倾角为45°的对角线以下,表示本节课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据此,老师可以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3、“AI+监测”赋能精准学情与个性学习
为了更好地把握学情,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学习,2015年开始,七中育才尝试探索“AI+监测”。学校从“学”的角度收集和使用数据,从研究如何“精准教”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学”。借助AI,基于学生日常作业、阶段监测等错题数据的积累,AI自动完成对学生薄弱点、障碍点等多维数据的精准分析,并由此匹配形成个性化的数字学习资源“一人一练”,赋能学生精准化、个性化学习。
随着“AI+教育”的不断发展,七中育才学校的探索为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学校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教学”试点的顺利进行,助力AI在教学领域的发展迈向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