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五育壁垒,让深度融合在教学中常态发生?特别是在“双新”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回应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变革育人方式,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第26届教育研讨会以“五育融合视野下的深度学习——新课标背景下育人方式变革的育才实践”为主题,在深度学习、深度实践中探寻这份时代命题的最优解答。
近期,七中育才学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各学科教研组围绕研讨会主题开展的系列性学科研讨活动,展现教研组对新课标背景下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实践。
第五期:生物学科研讨活动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课标背景下生物学科实践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近日,水井坊校区生物教研组开展了七中育才教育集团第26届教育研讨会之学科研讨活动,展示了生物教研组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实践育人”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本次研讨也是锦江区生物教研活动暨生物骨干教师培训会,锦江区生物教研员吴暾艳老师及全区生物骨干教师参与了研讨。活动全程通过网校和云教远端直播,将七中育才学校的优质教育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区。
研讨伊始,宋雯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例展示——《海水稻之谜——吸收作用》。宋老师通过饥饿问题和耕地面积的冲突,导入我国科研团队对海水稻的研发进展。与学生一起观察植物根的结构,探究细胞吸失水的现象,揭秘植物吸失水的规律;利用对照实验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引出现代农业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巨大影响。
接着,贺宇老师就生物教研组在学科实践育人的教学探索做了专题讲座,介绍了生物教研组在教学中以学科实践为抓手,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的一系列持续、深入的育人方式变革。比如利用课程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域,其中生物精品社团课程《萌芽·生物学社》深受学生喜爱。周末五进课程中生物组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与动物、植物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灵性与诗意,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也更能体悟成都生态发展政策的价值和意蕴。《微美小世界》课程带领学生探究传统发酵技术与新型生物技术的结合。生物组还创设了丰富的活动实践,引领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改变,旨在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行动。此外还创设了项目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真实问题中得以提升,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有机结合。生物组全体教师正是通过充分、丰富、深度的学科实践,培育出大气变通的育才学子。
随后,张丽老师带来了一节《探秘细菌的世界》展示课,在琼脂艺术的引入下带领学生进入美丽的微观世界,在菌生万物的神秘中感受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张老师还让学生走出教室、采集细菌培养,充分联系生活生产,也为学生的健康生活做出了科学的指导。
锦江区教研员吴暾艳老师对此次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吴老师认为两节研讨课都很好地利用了生活化的素材,创设出了具有价值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达成了知识的创生和迁移。
七中育才生物教研组一直秉承着“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在实践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出健康、高雅、聪慧、大气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