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丹老师,中学一级教师,青羊区优秀教师,成都市树德集团赛课一等奖,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曾辅导学生获全国生物奥赛一等奖。

生物就是生活
什么是生物?什么又是生物学?
面对初学者的一脸茫然,冉丹老师总是无比耐心地解释到:《生物学》就是告诉大家,院子里的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天上飞的鸟叫什么名字……同时,这门学科还是一个工具,如人类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发明了雷达。概括地说,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每一个生物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造物。而生物学,则是一门无比温柔的学科,它能够让我们感受着生命的温暖,也缔造着生命的奇迹。”生物教师冉丹,总是将生物学里的感动和温暖,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们。

“天使老师”
对冉丹而言,她就像那个麦田的守护者,只不过她的“麦田”就是她可爱的学生,她甘愿做他们的守望者,守望着他们的青春年华,守望着他们圣洁的精神家园。在学生心中,她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温暖他们迷失的心。
冉老师经常说,“你在教室里随便遇到的一个学生,都可能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希望。”正因如此,冉老师在工作时,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在辅导学生时,冉老师相信所谓“黑马”就是当学生都快放弃时,老师还在坚持。因此她是学生们私下里的“天使老师”,冉老师一直秉持一个信念:保持你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从教以来,这个“天使老师”,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温柔、暖心和亲和力,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冉老师深知要透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让学生亲身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冉老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学习环境。在讲减数分裂时,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从而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讲“无籽西瓜”时,冉老师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吃西瓜,观察无籽西瓜是否真的无籽,并分析无籽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冉丹老师也强调动脑。“生物毕竟是文字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些内容不可避免的需要记忆背诵。所以,我会将学生分成4人或6人小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背诵,互相合作、互相监督。”为了考验小组合作是否深入有效,冉老师还会进行不定时的抽查。不指定哪本书或是哪一个章节,一切都是随机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锁定目标,将最基础的内容“吃透”。

“生”机勃勃 “物”竞天择
树德协进中学生物教研组秉承了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既强化新陈代谢,又鼓励良性竞争。整个团队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昂扬精神。冉老师经常开玩笑说,“躺平可不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规则哦。”在冉老师的带领下,生物科组构成了“勤于奉献、温暖和谐、阳光向上、敢想敢拼”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