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2月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已经走过两轮,老师们认为,这样的教研很有必要,使日常教研活动有抓手,有利于“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这“三新”研究,有助于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针对“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
经过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老师的深入研讨,为扎实过程、深入研究、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本学期“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实施有了调整。暑假期间,各教研组、备课组完成“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规划表,具体落实各备课组模块报告、课例展示、试题命制的教师、内容。各备课组利用网络研讨,按照分工,协商合作完成相应版块的任务,再由发展室分别传给市上各学科教研员把关、指导。开学前,全校集中进行“研-教-考”研讨活动,并聘请成都市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到场深入指导,为新学期工作高质量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8月23日下午,树德协进中学进行新学期第一次“研-教-考”深度融合的主题教研活动,除全体高考学科任课教师外,艺体与技术组老师也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讨论。这次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教室活动,邀请到成都市各大高考学科教研员和树德名师全程参与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分备课组按模块分析、课例呈现和命题说明三个环节逐一交流,每一组交流完后专家进行指导、点拨与评述,并与在场老师深入互动。
首先分析教学模块,就模块定位加以说明,再围绕高考在这一模块“考什么”“怎么考”进行分析、解读,探讨“怎么教”。高三数学组李绍军老师就“高考函数模块”在近3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考点分布、能力要求、学科素养的考察方式和重难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学情、高考要求、课标要求,说明备课组对本模块如何体现教考融合的教学安排和思考。
课例呈现,针对备课组对该模块的分析、结合协进课堂的要求,在课堂上体现研教的融合。地理组林桂芬老师设计了《大气受热过程》一课,注重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问题为引领,将学科教学与思维建构相结合,既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又符合新高考开放性、灵活性、应用性的改革方向。
命题说明,以模块为单位,结合备课组对本模块高考的分析、研究,针对学情,命制单元检测题,体现“研-教-考”的有机融合。化学组范钦莉老师命制了“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模块分析化学”的单元检测题,以高考真题为模版,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以教材模块为依据,大胆进行仿真改编、创新整合。
最后的总结环节,专家们对本教研组的整体交流成效作了精彩点评,并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改进模块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专家们再次肯定树德协进中学以新课改、新高考为契机,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主动对标新高考要求,积极转变育人方式的努力,认可这种通过协同配合、分析交流、专家指导、教学实践、评价反馈、经验总结、精准问题、优化措施等深度落实“研-教-考”融合的主题教研形式,认为这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大意义。成都市英语教研员黄正翠鼓励该校教师,教研就要聚焦教学实际,将这种“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长期开展下去,抓住“真问题”,干出“实效果”。老师们深受鼓舞,收获良多。
调整后的“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顺利实施,稳步推进。在集中交流研讨中,老师们认真分析新高考,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聚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探索有效措施;结合专家名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
以“研-教-考”主题教研活动为抓手,通过对“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的深入研究,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教研组内涵建设,老师们更有信心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以饱满热情协同奋进、扎实工作,翻开学校卓越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