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成都市和青羊区将斥资数亿元重塑新时代的“红色学校”,把成都市中小学中的“成都市党史教育基地”——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简称“树德协进”)打造成新时期的“卓越高中”。
按照规划,树德协进现有的“宽窄巷子校区”将继续保留,并将在学制上有所扩展;位于非遗博物园北侧的新增校区占地110多亩,并将在两年后投入使用。6月28日,树德协进校长杨书文在全校朝会上强调,学校要牢记“树德广才、协进兴邦”之宗旨,滋德弘道、以文化人;老师们要“教兼慈严、和而不同”,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同学们要“学兼文质、知行合一”,牢记“为党成人、为国成才”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恢宏校训传统。
百年红色名校薪火相传
树德协进中学前身为四川省立一中,始建于1913年2月。建校伊始,学校以“健全国民、服务国家”为己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聚集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和学生,在成都享有盛誉。
1920年秋,我国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开灼(又名李硕勋)与他的同班同学欧阳本义(阳翰笙,著名剧作家)为了追求新思想,寻求新道路,转学到了省立一中,并于1921年11月,参与创建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即改称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学校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
1933年4月,时任陆军24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的中共特别党员张志和、陆军28军第二混成旅旅长的中共特别党员陈离(又名陈静珊)等在已被停办的原省立一中旧址办起了成都私立协进中学,其意为“协同一致,努力推进”,确定拟“智、勇、诚、朴”作为校训,以此激励和劝勉师生。当时的协进中学高中教师大多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如张秀熟、刘披云、帅昌书、黄觉民、邹风平、方敬……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是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从此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协进中学高中部不少青年学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学校也号召全社会“协同一致、努力推进”“救亡图存”,为了更好地接受党的领导,协进中学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地下党”中学总支部委员会。许多革命老前辈也将其子女送到协进中学求学,如朱德的女儿朱敏与张志和的女儿张弢英就是协进中学的同学,中共四川军委书记李鸣珂的儿子李瑜珊也曾在协进中学就读。后来,成都的抗日救亡运动及以后的民主运动皆以协进中学高中部为中心,因而社会上进步人士称协进中学为“红色学校”和“成都陕北公学”。1938年8月底,协进中学的学生党员已发展到120多人,是当时成都地区学生党员最多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协进中学作为党领导整个大西南解放的重要工作场所,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推进功能。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学校涌现出了恽代英、李硕勋、康明惠等革命英烈,孕育了阳翰笙、陈离、张秀熟、赵君陶等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培养了黄汲清、李小文、钟山、石碧、张隆溪等大批栋梁之材,造就了李劼人、沙汀、曹葆华等文化名流,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学校随着祖国发展的强劲脉搏而兴旺,于1952年12月由私立学校性质转为公办学校,保证了党对学校教育的绝对领导。1953年1月3日,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初第八中学”,单设初中建制。1957年7月9日,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八初级中学”。1959年8月,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生源的扩充,成都市教育局书面通知学校恢复招收高中学生。
学校以“协进大讲堂”为主阵地,将红色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加强优秀革命传统教育;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突出校训壁、校赋墙、石刻、廊道、橱窗、电子班牌等的育人功能,向师生昭示先烈校友们的英雄主义精神;举办“红歌赛”,专项展播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丰功伟绩;开展丰富的党团主题活动,“一学一做”教育、英烈校友祭扫、红色文旅研学,让“中国红”成为办学育人的精神底色,为学生打下“忠诚祖国、服务人民、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红色协进”精神烙印。
树德协进办学百年,尽管世异时移,沧海桑田,但其唯一不变的是红色基因。“健全国民、服务国家”的建校宣言不仅让学校全程见证、亲历并服务于党的发展和壮大,而且自身也逐渐演化为“忠诚祖国、服务人民、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红色协进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青羊区教育局与成都树德中学协商合作,学校由成都市树德中学领办,更名为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树德中学领办下的名优办学资源的大整合、因地制宜的办学建制和模式的大调整、多方协力的招生政策调整和师资队伍的大优化、特色发展的文化育人方向确立和内涵办学机制的大完善,“纳百川以养浩气、立千仞以担道义”的英雄气概彰显于办学育人工作的每个细节,“滋德弘道、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融入立德树人的每项工作……迅速实现了高考出口和办学质量的大提升,并于2016年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还成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
如今,树德协进拥有一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生力军。这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中,学历达标率100%,有39人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进修班毕业学历,占全体教师的33.3%。学校现有省级以上名优教师9人(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成都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5人,成都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46人;青羊区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23人,青羊区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43人;其他荣誉称号获得者100多人。这些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而且在区、市、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了解,树德协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度贯彻“滋德弘道、以文化人”的育人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尤其是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石碧教授领衔的由数十名博导、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学校设立“石碧院士团队辅导站”。一流教授长期入驻,高起点引领学子卓越人生。他们面向全体学生长年开展科普讲座、通识性学术报告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推介一流高校的专业设置、一流学科的前沿动态,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学生走进以川大为主的一流高校研学,进入国家级高端实验室学习体验,开拓视野;与导师保持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提升学科素养及学业水平,全面了解一流学校强基计划招生要求,为报考双一流高校作充分准备。
重文化育人成卓越之校
树德协进立足于“树德广才、协进兴邦”为核心的协进文化,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追求因材施教、适性发展,以“办适合之学、成卓越之校”为愿景,着力造就“智高学渊、德懿慧明”的学生。该校强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学校文化引领下的课程实施,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在“滋德弘道、以文化人”理念的指导下,树德协进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施教”的育人主张,将“神形能”三大课程系统分别对应学生的德、智、体三育培养,并将美育、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优化了文化育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他们以“协力求进”的课堂教学文化为统领,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合作探究、启人心智、疑义相析、教学相长”的信念,追求至善至美的课堂育人效果,并精心打造出三类品牌课堂——协进课堂、直播课堂、翻转课堂。这不仅为全体学生夯实了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础,筑牢了“全人培养”的底线,而且能对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其学科素养获得最佳提升,有效保障了“适性发展”要求的实现。
自2009年由树德中学领办以来,树德协进以“树德广才、协进兴邦”的办学宗旨为灵魂,追求“文化育人”的个性品质,在办学效益和新课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办学实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不仅每位同学经过三年的学习砥砺后都能实现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如愿就读心仪的高校,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子能就读双一流大学,奠基卓越人生,被市民亲切地誉为“小九中”。
树德协进十分强调文化育人,希望学生能在其自身的知情意行各方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用、滋之以“德”、弘之以“道”;注重文化对学生精神的涵养、智能的提升、情感的丰富和潜能的挖掘;强调“横贯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跨学科、跨界整合;凸显包容百家、兼蓄中西的境界与意识,树立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责任与精神。这是全人培养的精神立足点,让学生在社会认同和人类关怀的前提下寻求生命的真正意义、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
在具体实践中,树德协进落实“全人培养、适性发展”的三大支柱——在“滋德弘道、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三格”(体格、性格、品格)教育为载体,健康学生的身心、涵养学生的心性,引导学生爱国重责、珍惜荣誉、守护尊严,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们以“激趣、掘能与展长”为目标,加强文化育人的特色课程建构,以“办适合之学”为追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一方面,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潜能开掘、特长彰显;另一方面,在潜能逐渐转化为学生现实才能或个性特长、学科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其继续探究的热望,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全体树德协进人正升腾“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焕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昂扬斗志,激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毅前行……老师们“教兼慈严、和而不同”,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同学们“学兼文质、知行合一”,牢记“树德广才、协进兴邦”之宗旨,传承红色基因、恢宏校训传统,筑梦党的新百年的伟大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