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研学旅行开展现状与研学旅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7月12日,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赴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研行合一”研学旅行调研主题实践团队正式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研行合一”研学旅行调研主题实践团队此次主要是考察以海螺沟为中心,包含磨西古镇、柏秧坪村、摩岗岭村、青岗坪村等地的研学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学习。
追寻红色踪迹,铭记革命历史
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
调研实践团首先途径了二郎山隧道。二郎山隧道(Erlangshan tunnel),是318国道雅安市天全县至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九五”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隧道的打通,明显缩短了318国道天全至泸定二郎山段的距离,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促进了甘孜州的经济发展,也明显缩短了成都经雅安抵达海螺沟景区的时间,提高了海螺沟景区的可进入性。

二郎山隧道

《歌唱二郎山》

实践团于二郎山前合影
观革命遗迹,颂壮志情怀
7月12日下午,傅广海老师带领调研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期望实践团成员能够深入了解海螺沟红色资源,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和壮志情怀,进一步加深对海螺沟研学的了解与关注。

团队合影

团队于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前合影

团队于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前合影

团队于毛泽东同志驻地旧址前合影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青团。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调研实践团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敢试敢为,发挥专业优势,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让研学旅行传承红色精神。
探寻冰川奥秘,调研自然研学资源
“研行合一”研学旅行调研主题实践团于7月13日来到了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植物认识、冰川景观科普、研学旅行活动点等进行深入调研。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7月13日上午,团队成员进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进行考察调研。
傅广海老师深耕海螺沟多年,建树颇丰,对海螺沟十分了解,考察途中,他向学生介绍了海螺沟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和海螺沟人民的艰苦奋斗史,与学生讨论海螺沟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研学旅行与康养休闲都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团队于冰川观景台合影

团队成员为家长与小朋友介绍研学手册

傅广海教授与学生讨论交流
经过对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考察,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螺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良的自然环境,真正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与重要性。海螺沟具备科研实验、产业示范、研学基地等多项功能,“冰川+温泉+长征红色文化+乡村旅游+N”的特色组合,促进景村协同发展,有效促进海螺沟旅游业和地方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研学助力振兴,乡村绿色发展
海螺沟周围的柏杨坪村、摩岗岭村、青岗坪村都是利用当地自然教育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发挥研学旅行作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7月14日、7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赴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研行合一”研学旅行调研主题实践团队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对柏秧坪村进行走访考察,与村干部、村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研学旅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方式与实际效果。

团队师生边走访边与村干部进行交流

团队师生到达柏杨坪村若丁山

团队师生与柏杨坪村阿布座谈

团队师生与驻村干部和村主任行进在磨岗岭红军小道上

团队师生边走访边与青岗坪村第一书记进行交流

团队师生与青岗坪村村干部合照
经过这几天对海螺沟及周边乡村的走访考察,团队师生对当地乡村发展状况及村民的实际生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乡村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此来促进研学旅行与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度融合,从而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研行合一”研学旅行调研主题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乡村研学旅行的发展动态,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