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匠人的火炉在课堂“燃起”,当班会课变身情绪实验室,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的班主任技能大赛已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一场教育哲学的思辨之旅。2025年3月,华阳实小的7位班主任、辅导员以“传承”为锚点,以“创新”为风帆,在宣讲台与三尺讲台间,探索新时代班主任的无限可能——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对教育本质的炽热追问。
宣讲台上的“破圈表达”
当“能吃的非遗”糖画遇上“会飞的超级英雄”,当千年铁水技艺碰撞“机”智中国的少年梦——辅导员的宣讲台成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跨界舞台”。《从蛇年春晚看非遗》用春晚记忆唤醒文化认同,《铁水浇出星星汤》以非遗匠人的坚守传递勇气之美。他们用故事代替说教,用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点燃”课堂,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班会课里的“成长密码”
“被贴上标签怎么办?”“如何不做喷火的小哪吒?”青年教师们将班会课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成长实验室”。《我命由我不由“签”》用趣味辩论拆解偏见,《蚊子背后的大象》通过心理游戏教会孩子直面焦虑,《守护天府粮仓》则带着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劳动中读懂“一粒米的重量”。没有刻板教条,只有贴近心灵的对话;没有宏大叙事,却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赛后的N种可能:教育理想的未完待续
赛后,参赛教师们围坐畅谈,从技能切磋到情怀共鸣,教育理想在思维碰撞中愈发闪亮。





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共创”,华阳实验小学正以大赛为起点,搭建班主任成长共同体。或许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样不断打破边界、重塑可能的探索中——因为最好的班主任,永远是“未完成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