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雷锋精神传。3月5日,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鹏达578志愿服务队”的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少先队员与涌泉街道花土社区携手,开启了一场特殊的“送暖接力”——将亲手播种、养护、采摘的“党队共享志愿田”绿色有机蔬菜送往社区老人家中。这不仅是劳动成果的传递,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志愿田·劳动教育的“红色土壤”
“叶子要轻轻掰,不能扯断根!”鹏程小学支部副书记张琦半蹲在菜地里,向队员示范采摘技巧。

这片由党员教师与少先队员共同开垦的“党队共享志愿田”,自2021年起便成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之一。

翻土、播种、除虫、施肥、浇水……孩子们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用双手感知“一粒种到一棵菜”的生命历程。

大队辅导员刘老师表示:“劳动不是任务,是责任。在志愿田里我们种下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对社会的承诺。”

插花课·美育与志愿服务的交融
在花土社区活动室,少先队员们与社区志愿者用康乃馨、满天星等制作“感恩花束”。五(1)中队何梓鸢在卡片上认真写下:“李奶奶,这是我们亲手制作的花束,还有我们亲手种植的蔬菜没打农药,您放心吃!”这份质朴的关怀,让花艺之美有了温度。



送暖行·跨越60年的精神对话
“孩子们,我年轻时也学雷锋扫街道呢!”72岁的王奶奶接过蔬菜和花束,拉着队员的手讲述往事。党员教师陈菁菁观察到,一名曾抱怨劳动辛苦的学生悄悄抹了眼泪:“王奶奶说我们‘像小雷锋’,我突然觉得流汗都值得。”





从泥土间的躬身劳作到叩响老人家门的温暖问候,“鹏小鸟”们用汗水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这亩小小的志愿田种下的是蔬菜,生长的是信念,收获的是担当。在这一刻,教育价值的升华,从“知—行—馈”让抽象的社会责任变得可触摸、可实现。从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团员教师的全程护航到少先队员的实践内化,形成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