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学

非遗乐器“搬”上墙,川交附小打造了一面“会唱歌的墙”

时间:2025-03-04 16:29:25  来源: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  作者:陈海燕 通讯员 周子琛

让墙会说话,让美会发芽,每一件作品都是让孩子与历史的对话。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将非遗乐器“搬”上了墙面,打造了一面面会“唱歌”的乐器墙。这不仅是校园的装饰,更是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乐器墙上的艺术之美

美术组的老师们通过创意与巧思,通过绘画、半立体手工等形式,让非遗乐器变得生动有趣,点亮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并且展现了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1741056085938740.jpg

1741056085341536.jpg

这里不仅是展示墙,更是一个浓缩的乐器互动空间。孩子们可以轻轻拨动琵琶的琴弦,或轻拍鼓面,亲身感受非遗乐器的趣味。

图片5.jpg

传统与创意的碰撞

除了半立体手工形式,月琴、唢呐、古筝等,非遗乐器还通过手工剪贴等形式呈现。这些作品将乐器与传统色彩、纹样相结合,既展示了乐器的美,也蕴藏着乐器背后的“小知识”。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还能了解乐器的小故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童趣与非遗的结合

为了让乐器墙更贴近孩子们的世界,美术组还融入了卡通元素。活泼可爱的“乐器小人”吹响了葫芦丝,打开了孩子们探索非遗乐器的大门。富有童趣的色彩搭配为古老的乐器注入了新的灵魂,也让非遗乐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741056338261840.jpg

1741056338744872.jpg

1741056338313562.jpg

1741056338497459.jpg

传承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这面“会唱歌”的墙,不仅是校园的艺术点缀,更是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桥梁。当孩子们课间驻足,轻抚墙面时,指尖流淌的不只是艺术之美,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匠心打造的方寸之间,非遗的种子正悄然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1741056386164335.jpg

1741056386499779.jpg

非遗乐器不仅是千年文明的回响,更是当代美育的鲜活载体。作为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单位、成都市艺术特色示范校,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持续深耕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共生之道,让传统器乐在当代校园生长出更蓬勃的生命力,为每个孩子奏响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

浏览量:1985  责任编辑:王颖  
0
点赞
首页
首页
推荐资讯
教育部门多举措推进健康学校建设
教育部门多举措推进健
成都玉林中学附小召开校级家委会工作会议
成都玉林中学附小召开
童心致敬火焰蓝,二仙桥学校解锁教育新场景
童心致敬火焰蓝,二仙桥
成华特校探索特需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成华特校探索特需学生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5019259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19〕5499-44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 林小明 13608177936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