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举行了2024-2025学年度上期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及汇报活动。
二年级项目
如何有效利用锦城湖落叶?
锦城湖畔,落叶纷飞,美不胜收却也带来清扫难题。为解此困,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锦城湖落叶”的驱动性问题,旨在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实际价值,融合科学、环保与艺术,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二年级学子秉承科学精神,深入调研落叶形状、颜色及其成分;设计并实施落叶堆肥实验,定期搅拌,加速发酵,既减少环境污染,又产出优质肥料。此过程中,同学们还创新性地利用落叶制作地景艺术品,丰富景观,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高光时刻,莫过于落叶艺术品在校园展出,吸引学生、老师们驻足观看,艺术之美、环保之识深入人心。
结项之际,已初步形成一套落叶处理方案,包括堆肥制作、艺术品创作等。产品方面,落叶堆肥已应用于班级绿化,促进植物生长;落叶艺术品则成为校园特色景观,广受好评。同时,采用多维度评估体系,包括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确保项目成果全面、客观。展望未来,他们将持续优化落叶处理方案,为锦城湖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三年级项目
怎样设计一份既有趣又实用的锦城湖游览攻略?
锦城湖,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对于许多游客而言,如何高效地游览锦城湖,充分体验其魅力,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鉴于此,三年级学生团队决定发挥自身创意与实践能力,设计一份专属于锦城湖的游览攻略。
首先,三年级师生团队进行了实地考察,绘制出了一张详尽的锦城湖地图。为了让湖区游览攻略和游客体验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团队成员们集思广益,设计了一系列适合湖边玩耍的小游戏。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一份集游览路线、景点介绍、湖边游戏于一体的锦城湖游览攻略终于面世。
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三年级学生团队的创意与实践能力,更为锦城湖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关注锦城湖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和完善游览攻略,为更多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有趣的游览体验。
四年级项目
蜀地竹韵小使者怎样成为一名川竹代言人?
四年级的孩子们在共读《可爱的四川》这本地方教材中,发现了四川“四美”——自然、人文、红色和发展之美。作为蜀地小公民,孩子们肩负着传播传承天府文化的义务。“蜀地竹韵小使者之川竹代言人”项目式主题应运而生。
四年级的孩子们首先了解了川竹的概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对“川竹文化”的深入了解,进行赏竹、画竹、吟竹等相关活动。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各个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竹文化博物馆、采访竹工艺师等方式,深入了解川竹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同时,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隆梅走进班级,为孩子们带来了有趣的非遗技艺课程。
在三位小小“熊猫”的英、西、法三语“代言”下,更加直观地将川竹文化带给大家!
作为本土小公民,在学习地方教材《可爱的四川》读本的基础上,他们有义务、有能力展示出对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表达。
五年级项目
如何“智”造锦城湖植物图鉴?
五年级的项目式学习以科学为主线,融合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有机融入各个实施环节。结合其它学科的课标,基于锦城湖丰富的自然学习环境,五年级项目组提出了核心驱动问题:如何“智”造锦城湖植物图鉴?
学生代表团围绕“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高效利用iPad搜寻和筛选信息”“如何制作植物图鉴”汇报了“锦城湖植物图鉴”项目的成果。另一组学生代表团以植物一生的变化为主题,讲解了锦城湖植物图鉴手册的设计过程。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产生了思考:锦城湖植物种类繁多,然而本学期项目时间有限,全面了解和识别靠近学校的这些植物成为一项挑战。因此,学生提出后期设计制作植物姓名牌,不仅加深自己的识别,而且更能帮助其他学生快速识别和学习锦城湖的植物。
六年级项目
灿烂人生,“职”等你来。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来了。在开展前期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最后大家共同商定驱动问题为“小学生如何规划未来职业?”。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将问题优化为“如何叩启理想职业之门?”。
项目过程也是随着进程推进逐步递增了更多的元素,实现了家校社企多方面资源的联动,多种合作探究方式及成果产出方式的融合,使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在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模拟招聘会方案,及校内、校外实践体验方案等。
六年级组从成果总结、学生目标达成度、活动亮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呈现了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实时情况评价,激发成就;通过各种多维度评价,丰富体验。
徐猛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并强调了项目式学习(PBL)的价值及实施建议。徐教授强调,要确保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体现逻辑性,帮助学生了解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