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AI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教育的革新也将成必然。作为学校,如何将AI技术运用到管理和教学中?作为老师,怎样和AI配合,让传统课堂更受学生喜爱?作为学生,如何正确运用AI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25年1月3日,由成都市新都区芭德美际学校主办的“教育蝶变:AI+课堂,协同学习新模型”研讨会及沙龙活动在该校自由音乐厅举行。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副院长吴海均,以及深圳、南昌、绵阳、石家庄等全国各地学校老师代表200余人相聚一堂,就AI技术如何赋能教育进行探讨。
AI+课堂来临,教育变革正在发生
研讨会伊始,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致辞。他指出AI将带来时代巨变和教育巨变,作为教育人要适应时代的变革,要学会运用AI到教育和课堂中。陈大伟呼吁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AI进入课堂,进入到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副院长吴海均给出了答案。他以“大模型驱动教育的变革与实践”为主题,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最新进展、大模型赋能教育创新应用场景两个方面阐述了AI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AI真正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提问能力。”吴海均最后点明了AI+课堂的本质。
人工与AI双师“协奏”,传统课堂焕新生
AI技术该怎么带入课堂?老师和学生怎么驾驭AI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芭德美际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的AI协同思辨阅读课和AI协同数学思维课解答了这些疑问。
AI协同思辨阅读课上,学生们和美际AI助手1.0中的美际思辨之书1.0就“织女该不该嫁给牛郎”展开激烈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们不仅展示了自己对经典故事的深刻理解,还通过与AI的互动学习到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AI作为辅助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多元的观点分析,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AI协同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以“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据悉,芭德美际教师利用AI技术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提供定制化练习题。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练习机会,也满足了高水平学生对于挑战的需求。此外,AI还能及时反馈解题过程及结果,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两节展示课上,老师作为引导者,把控整体节奏,确保学生们在与AI的对话中始终围绕主题,深度思考。这种人工与AI双师教学的模式,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蝶变,如何突破对AI的认知障碍
什么才是真正的AI?如何突破对AI的认知障碍?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成都市新都区芭德美际学校校长蓝继红分享了该校在AI与教育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蓝继红指出,真正的AI应具备自我进化系统,能从经验中成长,理解场景,分析推理,并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规律,像一个能举一反三、应对复杂变化情况的成长助手。
据蓝继红介绍,今年三月,芭德美际学校发布了AI船长计划,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规划发展路线,目标是让师生学会理解、应用、创造、协同并领导AI,而非被AI主导。该计划发布后,学校诞生了第一位孩子的AI老师——AI苏格拉底。它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法为基础,融合积极心理学方法,像苏格拉底一样用哲学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
然而,AI在教育中的推广面临着认知障碍。这一障碍主要存在于教师群体,他们担忧AI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AI技术的不确定性和自身职业前景感到焦虑,质疑AI能否适应传统教学方式与考试要求。对此,芭德美际学校认为要正确认识AI的价值。AI并非教育者的取代者,而是拓展教育边界和可能性的助力。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而是认知工具的设计者和智慧的激发者。
基于此,芭德美际学校准备成立教育共同体,其使命是打破认知障碍,与AI协同进化,构建人机协同的智慧教育生态。该共同体明确了行动方向:研发认知工具、提升教师素养、探索AI融合路径。同时,提出重新定义与教育的关系,将AI视为智能伙伴,开启教师主导的AI课程系列,实现AI私人定制与协同教学创新目标。
蓝继红对教育这样理解:“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完整的人,实现认知觉醒,与技术融合并突破障碍。”
芭德美际学校期望真正的教育创新能够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落地生根。学校期待凭借教育者的觉醒与智慧,推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全新蝶变,打通AI+课堂的“最后一米” 障碍,为未来教育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引领教育行业在AI时代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