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成都市委“三个做优做强”的决策部署,推进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优化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的重要举措,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5月21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龙泉驿区教育局、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成都市‘校地共建’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陈进;成都市经开区(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吴璀;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周益民;江苏省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培员黄雅芸;南京市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郭禹伯;经开区(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副部长李华芬;经开区(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教研员温李娜、晋桔;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李敏、书记肖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佘勇;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黎昌友、副教授范红;硕士生导师刘继华以及成都市各学校名师名校长。
共游
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崔雪梅,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陈怡、董双威的陪同下,与会嘉宾参观了校园,从文化建设、课程构建、特色创建等方面了解了校地共建的思路、举措和成果。
共享
经开区(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吴璀致辞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陈进讲话
“回到话语之乡,哺育中国心灵”,周益民老师授课《走进四大传说》,围绕“如何确定关键事件、非关键事件”展开,通过抓住关键事件,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辨析,领悟鲜活的人物形象,带孩子们走进民间里的中国,感受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气息。一串串精妙的导问,让学生在思辩中碰撞与生成,无声无痕地将语文要素“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习真正发生。
黄雅云老师讲到,教育工作者要种好自己的“一亩田”,乐做教育沃土耕耘者。玄武区小学语文教师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的指引下,潜心研究儿童阅读,选好书,上好课,做孩子童年阅读的点灯人。
校地共建,双向奔赴,从游行远,小学大成。崔雪梅校长围绕校地共建工作,结合学校顶层设计,以“从游之问”开启文化寻根的话题。她介绍了共建双方四年工作中探索出的协同治理机制、愿景引领机制、课题共研机制、人员互派机制、博士(教授)驻校机制、协商议事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项目推动机制、动态调研机制、经费支持机制。藉由机制赋能,阐述成大附小在文化润育、课程构建、特色项目发展、综合评价改革方面所作的创新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有大楼固然重要,有大师才是持续发展的希望”,董双威副校长以“四个聚焦”为引,整体介绍了学校“以课程改进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牵引、以校本研培为支撑”的校地共建视阈下的教研培一体化实践。对于校地共建这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事业,我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不是无所不能,但一定竭尽全力。
共长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教师袁佳、黄雪作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校外导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分享一线教学、管理经验,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校地之间双向育人、共赴成长的感人故事。
肖红书记在活动总结时说到,能够躬身参与附小的诞生,见证附小今日的成长,内心十分激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成大附属品牌支持计划,汇聚多方学术资源,全力支持成都大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共同体建设发展,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环高校基础教育生态圈样板工程。校地共建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一直以来坚守的工作,附小作为师范学院的优质人才培养基地,建好附小,发展附小,是校地双方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书记肖红总结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佘勇主持
成尚荣所长对经开区(龙泉驿区)与成都大学在校共建、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效高度肯定。他表示,这次活动既是一个展示会,也是一个研讨会,所呈现的内容积极回应了教育的关键问题。
他指出,这次活动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1.成都大学和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建立了共同的合作主题:面向未来的人才高质量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下聚焦,使研究更加深刻,更有价值意义,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育人的实践案例;2.成都大学和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积极探讨了校地合作的价值与内涵:校地合作、融合发展;3.成都大学和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围绕校地共建的重点“教研培一体化”,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切入口,带领老师们形成了科研的理念、科研的品格、科研的方式、科研的内容、科研的策略,正在努力培养教育的实践家。
他寄语,学生作为校地共建的享用者、体验者,更应该是校地合作的参与者、创造者,希望双方要继续聚焦小学教育规律,将校地共建工作继续深化。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阶段,与基础教育前后衔接、相互哺育,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全市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