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省教科院附小再次与云教同伴们共赴云端,就“以新课标视角,看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与价值”进行了探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人董洪丹莅临省教科院附小崇和校区进行现场指导。
在近日开展的“四川云教”主播学校2021年度考核工作中,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荣获小学组优秀主播学校。过去两年,共66所学校自愿加入省教科院附小的云教联盟,该校作为主播学校送教省内各地区13所学校,培训教师193人,输出590节优质云端课程,上传课件747个。
一校一策,各美其美

德阳罗江区实验小学的钟华福校长分享了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学校构建了1+N课程体系,设立基础课程及创生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课程环境。教学管理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发展基础性问题。通过专家引领,精神传承,积极解决教师发展懈怠。

凉山州第二小学的龙廷海校长讲述了百年名校的育人理念,受四川云教联盟的影响,学校创设慧雅课堂,慧通智慧,雅为雅行。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习惯,养成雅行端正的人文品质。

内江椑木镇中心小学的刘燕校长分享了“双减”背景下,学校结合农村的实地环境使用鹅卵石鼓励学生创造的故事。学校非常看重学生艺术领域的发展,美术老师一人一项目,将丰富的艺术项目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校一策,各美其美。每一所学校对学生培养都有着不同的思考,但不变的是高品质教学、潜能发展、儿童视角……
熟思审处,附小分享

为发挥主播学校的牵头作用,省教科院附小的教学管理者们也积极分享了对教育及教学管理的思考。评价中心蒋洁老师介绍了省教科院附小评价的E-WIFI模型,省教科院附小希望将评价作为一个无线连接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评价中心再次强调了省教科院附小“培育具有中国精神的未来创造者”这一目标,从目标坚守到“9+3模式”的质量监测,再到品格养成、潜能培养,评价中心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路径,建设科学的、绿色的小学阶段教育生态。
课程中心陈艾老师分享了省教科院附小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省教科院附小将立德树人视为根本任务,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级目标,形成语言与交流、逻辑与思维、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行为与道德、劳动与创新六大课程样态。
省教科院附小从学科素养本位出发探索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发展课程等,如指向核心素养的八大潜能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发展中心徐畅老师分享了省教科院附小2.0版本的启航、领航、护航以及扬帆的教师发展路径。启航课程注重师德修养和专业基础,领航课程注重全国、全省、全市各级各类专家的引领。教研组作为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为老师的成长护航。

教学服务中心陈瑶老师将评价中心、课程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串联成一个整体,提出总目标是要实现学校育人主阵地的功能回归。陈瑶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每一个板块的具体要求和成果展示,将所有的管理要点汇聚在一个词:细致。省教科院附小相信只有通过细致的管理才能实现品质教育。

崇和校区教学服务中心的尚恩多老师分享了崇和校区的教育管理思考。从育人目标中的“中国精神”出发,探索时代精神中教学管理、课堂管理、课程搭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抓住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环境优势牵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协同发展,以“未来”和“创造”为主题搭建特色课程。

崇和校区学生成长中心李金峰老师分享了小幼衔接课程方案,老师和家长的科学指导能够帮助孩子架起一座从幼儿园通向小学的桥梁,帮助孩子实现小幼无缝衔接。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被温柔以待,让童年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董院长对本次云端教研进行了总评。董院长肯定了省教科院附小在云教联盟中的积极探索和担当,希望云教联盟的同伴们能够充分用好“四川云教”的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共建共享,促进全省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各地区孩子都能接受平等高质的教育。
在云教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中,省教科院附小将强化线上线下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打通数据支撑脉络,充分保障远端学生在“双师课堂”中实现犹如真实线下课堂的生动性、精准性、分层性,持续促进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形成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