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成都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试点学校建设,促进各种子学校共建、共创、共享国际理解教育优质课程,提高国际理解种子教师的专业素养。2022年9月22日、23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试点学校(第二组)第三次、第四次研讨活动由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承办,在线上顺利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高益民教授、第三批第二组试点校国际理解课程负责人和种子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内容分为各学校种子教师线上说课、专家点评及互动研讨、布置下阶段任务三个板块。
说课·展出风采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成都高新区益州小学、成都高新区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成都高新区墨池书院小学、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金融城分校、蒙彼利埃幼儿园共7所学校22位种子教师参与线上说课。
锦城小学李雅婕老师通过播放“云肩在国外”的时装秀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云肩在国外的影响力;以博物馆的云肩为原型探究其造型、图案、色彩规律;最后通过“丝绣文化小使者”的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锦城小学周婧老师通过新冠疫情下一只猫的疫苗断货为切入口,研究疫情对全球各行业的影响,引导同学们研究中国的对外援助尤其疫苗援助,使学生初步理解疫情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锦城小学钟群老师通过大米相关美食和食用大米相关国家的介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再探究水稻的种植过程与历史,了解我国杂交水稻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
种子学校老师参加线上研讨
评课·精益求精
高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个学校和种子教师对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视和积极性,同时一对一点评每位老师的课程设计,答疑解惑,指导下阶段课程的优化和设计方向。
针对22日种子教师的说课内容,高教授提出国际理解课程要以主题为切入点,内容课程主题与目标要像水一样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课程内容避免过于繁杂,围绕课程目标,要对现有的环节进行删减。设计课程时平衡学科与学科拓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跨学科的界限,避免跨界过大,增加课程实施难度。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吸收和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模式优化,使之更加丰富立体。课程选材和主题要贴近儿童生活,重视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迁移。
针对23日种子教师的说课内容和疑问,高教授指出国际理解课程设计要推动课程综合化,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课程设计中,要注意从三方面去思考:全球议题、多元文化、国际交流。
课程设计内容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目标再凝练,教学环节要紧扣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课堂要有开放性、矛盾性,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同时适当有争议的话题和观点更能促进学生思考。
任务·优化完善
根据现阶段的问题结合高教授的指导,锦城小学国际理解课程的课程干部和种子教师明晰了下阶段的任务要求,根据各自的问题,优化完善自己的教案,为下一次的研讨活动做准备,秀出更好的国际理解课例。
思考·展望未来
多元的文化、跨国际的视野、多样的教学方式,赋予孩子们多彩的世界。锦城小学作为高新区第三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试点学校,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少年为目标,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赋予儿童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理解能力,让每位锦小儿童经历多彩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