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从2007年扎实建设“零拒绝、无障碍、全开放”的教育环境。随着孤独症学生的增加,为了提高孤独症学生的入学适应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秉承“教康结合”的理念,在青羊区教育局和青羊区残联的批示下,开办了青羊区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实验班(以下简称:学前班)。
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自2010年9月起开办第一届学前班,至今已有十余年。学前班主要对象为在新生评估中,障碍程度比较重的6-8岁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有感统、个训、小组、绘画、语言训练等,在康复训练补偿的同时衔接一年级集体学习需要的常规、注意力、听指令……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康复的成效,4月13日下午,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圆梦儿童康教中心一起开展了言语康复研讨活动。
活动开始,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言语训练项目组负责人王凤玲老师向各位明确本次活动的安排,卞蓉校长介绍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总体情况,重点讲了学前班开展的工作,随后王凤玲老师介绍学前班的5位学生在言语方面的情况。
青羊特校杨晓芳老师和圆梦中心陈扬老师分别在学前班执教了两堂言语康复课。杨晓芳老师执教的《认识草莓》一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摘草莓的情境,将草莓的认知转换为生活中的技能,进一步内化了草莓的认识。
陈扬老师执教的学前班《注意力训练和认识芒果》结合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名字有反应进行训练,并且使用芒果的模型教具来进行相应的训练。
课后,老师们对“如何提升有语言能力学生的主动表达能力”进行研讨。老师们结合一年级的常规语言与动作指令和学科教学中的一般语言与动作指令来进行课堂设计。康教结合在课堂中要明确地运用起来,可以在课前进行呼吸训练与言语中的发音练习,让学生打开口腔,进行有效的唇舌部位精准练习。也可以在课堂的中途休息时间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来改善学生的呼吸与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在认知方面选择视觉提示与听觉刺激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与计划,重点突出差异教学与个别化辅导,并提出语言的训练不仅局限在学校,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要有相应的练习。
卞蓉校长在研讨活动中总结到,如何将学生在个别训练的能力迁移到班级学习中来,这是一个老师需要持续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一方面提升了老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将学生“可迁移能力”放在了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青羊特教将继续利用专业力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