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成华区的教学副校长,在成都市海滨小学校相聚一堂,开始为期两天的校本研修专项培训。
本次培训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修范式,建立工作坊,任务驱动贯穿始终。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切实提高成华区教学管理干部的课例研修能力。

3月29日上午,学员们在专家引领下做了《如何开展课例研修》的微讲座,梳理了课例研修需要聚焦问题和使用工具的意识。在“做中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确立了研究主题,并研发观察工具。



3月29日下午,全体学员带着小组研究的主题和工具进行集体观课。海滨小学吴璇老师执教研究课《有趣的推理》,让三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化身小侦探,分析有效信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最终得出新的结论。同学们经历了独立分析思考的独学过程和小组分享的群学过程,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文字法、连线法、表格法体现学生的推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课后,学员们立刻整理课堂实录,并对观察工具进行校验,尝试运用工具进行课例分析。

3月30日上午,学员集中参与海滨小学以“走进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深水区”为主题的语文课程研究室教研活动。
海滨小学刘学平主任执教四年级下册课文《猫》,紧紧围绕课后题设计教学,课堂上呈现了独学、群学、晒学等爱慧课堂新样态,学生灵动的思维、流畅的表达力获得了在座老师的一致认可。本次教研通过潜心阅读:智慧成长;课前预想:和你不一样;课中展示:爱慧课堂;课后研讨:火眼金睛;朗读展示:智慧阅读;评价总结:反思提升五个流程,深入研究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学校教研活动的场景,学员们观察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思考如何构建共同体视野下的研修文化,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效能。




下午,学员们对29日的学习进行复盘,觉察基于数据和实证的课例研修和现场听课评课的区别,研究课例研修中搜集的资料如何处理,如何从数据中整理信息,并上升到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检视设计的观课工具是否可以应用,问题出现在哪里?可以如何迭代?学习放下偏见,基于证据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经验。



两天的课例研修,实现了学、思、悟、行的完整闭环。本次研修,再次证明,在课例研修中,“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三种不可替代的力量,整合渗透,相得益彰。教育是“做”的哲学,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作为整个教研层级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扎根课堂、直面问题,具有敏捷迭代、多维互动、改进实践的优势,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学员们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