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成都市海滨小学“重构课堂生态,涵育爱慧师生”第三届学术年会正式打响。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体老师都经历了一场难忘的网课保学行动。复学后,在教学时间短等多重压力下,海滨小学的老师们再次发挥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学校在2020成华区第8届教研组小专题成果评选中,共获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获奖人次高达120人,再创新高。
一语一数创新“献课”
对课堂模式的改革创新,打开了海滨小学教学新篇章。据了解,海滨小学从2020年开始,逐步改进传统上课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老师们逐步学会放手,把“老师教”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讲解”的课堂,充分解放学生思维。总结会上,两位老师现场教学,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示范课。
语文课《好书之“最”》,肖兴英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挑战《乌丢丢的奇遇》整本书的阅读。课堂上,肖老师通过“最关键的,最有哲理的,最有灵感的,最鲜明立体的,最细致入微的,最耐人寻味的……”等关键词进行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通过“作品内涵、故事情节、任务形象、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写作特点……”内容分享,从而达成“有效阅读”。


数学课《面积的计算》,郑平老师以生活化的口诀入手,在上课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小树、路灯等素材,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数学化分析,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继而提升数学思维。


“说事儿”专家细节之处重育人
两节课程结束,领导、老师纷纷前来“说事儿”,从课堂上的德育教学、学科知识教学、课堂环节等多方面对示范课进行深度剖析,为老师们下学期研磨新课堂提供指导。
与此同时,海滨小学作为一所专注全面育人的学校,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抓教学,更把育人贯彻在课堂间隙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多个教研组,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展示他们在课堂间隙如何“育人”,40分钟的课堂,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通过一点一滴的观察,在细节中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做出潜移默化的规范。



听完两堂课三个教研组的分享,杨东教授现场指点教学迷津。他首先肯定了海滨小学在课堂改革上做出的努力:方向正确、团队精神、状态积极、成果不俗、校本资源接地有用。
与此同时,他也对积极向上的海滨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学术活动中,培育更高站位的学术精神,紧抓细节提升教学能力。

6项一等奖“问道”促成长
2020年,海滨小学在成华区第8届教研组小专题成果评选中,收获了6个一等奖。学校紧抓优秀案例,通过展示优秀的小专题经验,给更多老师提供成长经验。
音乐组的《“古韵新声”表演唱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老师们敏锐观察细节,紧抓“古、韵、新声”的关键词,强化“古诗新唱、古诗新演”的形式,把枯燥的古诗融合进优美的韵律中,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美,也能感受古诗词的文化美。
《基于混合式学习下的小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五个“女子军”火力全开,在“慧阅读、慧成长”的阅读实践中,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素养、常规习惯的飞速提升,老师融合教学能力得以发展,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更加精进,学校智慧阅读的学科建设上也得到更加完善。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学好玩“板块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数学小组紧抓“数学好玩”的核心教学点,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的关键词界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数学思维。
从如何抛砖引玉、到界定关键词、再到最后的总结研究,一等奖的小专题始终围绕学生,精彩的分享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唐皓女士用生动有趣的《儿童观》讲座分享,圆满结束此次学术总结大会。



会议虽然结束,但对老师们来讲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面对新时代下的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海滨老师们将会认真反思过往,努力汲取学术教研的养分,把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课堂呈现给学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