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是一所学校里面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公共设施,它似乎很难与“课程”、“教室”、“学校文化基因”等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成都一所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里,最近却因为“厕所革命”而引起了教育行业乃至社会的关注,这所学校就是——成都市华西小学。
全校文明如厕调查;学校文明如厕公约征集;装饰学校厕所的性健康小报征集……进而拓展到认识身体,生命的诞生,男女有别等性健康教育,再进一步扩大到融合美术、数学、音乐、科学、劳动、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而发掘学校的“文化基因”,拓展到一座城市的有机更新……华西小学的“厕所革命”做出了“大名堂”。
现场目击,这个厕所“有看头”
走进华西小学教学楼,娇艳欲滴的鲜花、郁郁葱葱的绿植、蜿蜒而上的藤蔓、高低错落的洗手台……花园般的木制长廊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学校焕然一新的厕所。
厕所外的一面智能显示屏是华西小学的智慧厕所引导系统,实时显示着厕所平面图、空闲厕位、人流量、温度、湿度、氨气等数值,让人在外便能对厕所的信息一目了然。一席水墨布帘,隔出了一番新天地。厕所内部,温馨舒适的音乐缓缓流淌,高高的隔门、崭新的蹲位、茂盛的绿植、细心的文字提示映入眼帘,整洁的环境令人身心愉悦。
最特别的要数墙上一幅幅学生自创的性健康小报,“每层楼的厕所根据学生年龄差距,设置了3个不同的主题和颜色。一、二年级是明亮的黄色,以‘我们的身体’为主题;三、四年级是清新的绿色,以‘生命的诞生’为主题;五、六年级是沉稳的蓝色,以‘男生和女生’为主题。”华西小学德育处主任陈颖介绍到。
全员行动,为厕所革命“齐谋划”
今年暑假,华西小学对全校的厕所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华西小学副校长李文全介绍到,基于学校厕所改造计划,今年5月,华西小学计划将硬件改造与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在教育局的指导下,由学校校长林克友牵头,成立了硬件改造工程小组和3个课程开发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老师自愿参与组成团队。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学校广泛发动学生、家长、老师参与其中,多次讨论、修改设计方案。7月-8月,学校一方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厕所硬件升级大改造,另一方面开始了课程实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性健康小报征集、“我心中的完美厕所”设计大赛、文明如厕公约征集,短时间内便收到上百件作品。学校从征集的作品中遴选出几十幅优秀作品,将其拍照装裱挂在厕所墙上。其中,四年级二班杨怡然和四年级四班帅星辰同学是“我心中的完美厕所”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利用暑假空闲时间,他们认真构思,经过反复打磨,用乐高、用拼图,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造出了心中的完美厕所。
形成课程,厕所成为“大教室”
为了打造校园厕所文化,提升校本德育和学科课程建设品质,培养小学生如厕文明礼仪和健康卫生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性科学、性道德和性健康意识,华西小学有效利用厕所私密空间,开发了融合美术、数学、音乐、科学、劳动、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
“数学学习搬到厕所”
华西小学成立了智能数据研究性学习项目小组,数学老师组织带领学生考察收集智能厕所的相关数据,如空气湿度、电量使用、人流量、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等数据,通过分析寻找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信息,走出课堂,将学习融入生活里,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促进文明如厕习惯”
暑期,华西小学开展了“我们的厕所”设计大赛,向全校学生征集“我心中的完美厕所”设计作品。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学校还组织了3-6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志愿者”活动,每周各班轮流打扫厕所公共环境,在体验劳动艰辛的过程中学会责任与担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卫生环境。
“上趟厕所就普及了性知识”
小学生阶段正是对自己身体感到好奇的年龄,需要师长正确引导规范。厕所作为一个私密空间,自然的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教育场所。学校向学生们征集“性健康教育”小报后,挑选优秀作品装裱上墙,形成了华西小学独特的厕所文化,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在潜移默化之间向学生普及性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小空间,大教育。华西小学的“厕所课程”注重学生劳动养成、过程体验和综合实践,学生通过智能厕所系统,了解空气湿度、水量使用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测量,融合了科学与数学学科等知识,同时在动手创作作品中,也提高了美术技能。
直观感受,厕所成了大家“爱去的地方”
谈到如今学校的厕所,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我太喜欢现在的厕所了,以前的厕所臭臭的,现在没有臭味了”“现在学校的厕所和外面酒店的厕所都差不多了”“我在厕所里学到好多知识”“这简直是黑科技厕所”……
四年级2班班主任彭芳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了学校旧厕所与新厕所的不同,谈到如今厕所设备更加现代化与便捷,私密性也更加的优秀。
校长计划,“小厕所”带动“育人大教育”
李文全副校长介绍到,校长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厕所的价值,把厕所变成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使厕所突破了单一的方便功能。其一的突破就是功能与设备的突破,实现了厕所现代化。第二是让厕所与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相结合。硬件与课程资源的改造开发,实现了飞跃和突破,做到学校一草一木皆教育。
22年的“华西”,浓缩并展现了成都、武侯有机更新的历程。未来发展中,学校必将围绕“双城经济圈”城市有机更新主旋律,以有机更新的理念和行动实现变革,承载城市赋予的时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