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松懈,多省市又出现汛情,溺水、触电、滑坡等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加强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但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形式主义之嫌。文件多、材料多、会议多、检查多,日日讲、月月查,一方面说明安全教育备受重视,同时也说明方式方法创新不足,暂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问题尚不突出,学校守土有责,不断完善安全防控体系,从校园硬件设施到学生人际关系,如履薄冰,事无巨细,消除一切可能的隐患。但一到假期,学生离校,安全监护责任暂时与学校脱钩,安全教育便难免有所松懈,责任交接常常伴随责任缺位,沦为形式主义,出现漏洞遗患无穷。
放假前开全校大会,学校领导语重心长敲警钟,一番老生常谈,然后让学生带各种“书”回家:《疫情防控告家长书》《消防安全告家长通知书》《防溺水告家长书》《校外安全承诺书》……“告”的对象是家长,“承诺”的主体也是家长,学校让家长签字拍照上传,作为安全监护责任转移的明证。
但回归“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教育事业初心,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并非推责,而是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假期正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此时不真抓实干安全教育,更待何时?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其专业性不仅限于文化课,同样体现在安全教育能力,以及对安全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上。若能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一套专业的安全教育长效系统,在学生离校期间仍能通过远程技术,保持常态化的精准触达,真正让学生看入眼、记上心,功莫大焉。
近日,笔者了解到一些学校正在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创新实践。比如,一些学校借助钉钉平台上线的涵盖有防溺水、安全知识学习、健康上报和安全打卡等内容模块的暑期安全教育新功能,班主任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的假期远程管理,而且还能利用该平台提供的由教练、警察讲解的大量安全专业知识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情景剧等内容,成为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放假不放松的24小时一直在线的得力助手。
事实上,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时代趋势,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从线下、纸质向在线化、数字化转型,也正逢其时,希望业界同仁能在此特殊时期,积累更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心得,讨论分享,共同推动安全教育迈上新水平。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好地掌握各项“安全须知”,学会防范和自救,快快乐乐度假,平平安安返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