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因为学校教育中,师生生活基本是由课程连着课程实现的。在一间教室里,如果老师和学生的生命都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最美的呈现,那就是教室中的幸福之泉悄然喷涌的时刻。”教室课程是打造理想教室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把教室建设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场”,“生活场”与“精神场”。
2020年5月25日,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全体行政及各班班主任齐聚A区四楼多媒体教室,参与了“一间教室的模样”教室课程发布会,共同探讨一间教室的容量与力量,温度与深度,及其对于师生生命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参加此次发布会的还有未来教育家联盟基地校崇州实验二小教师代表们。
疫情之下,学生复课。教室课程是怎样根据防疫的需要,“变”在当下,“变”无为有,“变”为课程的呢?
四年级的黄静老师以《童年、同心、同行》为题,与在场老师进行分享。“教室”这两个字,是从空间维度来思考的,但加上“课程”二字,就赋予了教室更强的生命力。教室课程,旨在塑造品格,指导行动,提高审美。在团队力量与集体智慧的引领之下,一间防疫教室得以诞生。
C区一年级的老师们从“低段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一问出发,深入思考,提出教室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有成长期许的创意表达。教室的主人是孩子,防疫教室的升级应该为孩子服务、让孩子看懂、与孩子适合的。细致的老师们将童真童趣融入教室,用墙温润着孩子们的心。
教室课程广度的拓展,还需要学科的参与与融合。站在学科的立场,思考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具体到每一间教室,到每间教室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每一门学科,都需要有更为具体的课程规划以及实施方案。二年级的老师们用情景剧《有间教室》,将教室课程设计下的“学科融合”进行了别样的“阐述”,让“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抽象理念立体丰满起来。
李晓洁老师将“豆荚屋的故事”娓娓道来,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李晓洁老师将自己对孩子的期许融入班级形象“小豆豆”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小豆豆,从原来生长的豆荚里蹦出来,开启全新的人生路程。而豆荚屋是他们最温暖最安全最温馨的心灵家园。时间走过,小豆豆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期望他们能勇敢地经历冬的黑暗与等待,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小小的豆荚屋,包含着爱与尊重,包容与温暖,每个孩子都在其中找到自己,那就是一间理想教室该有的样子。
聆听完分享后,现场老师就教室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热烈且轻松的氛围里,思维的火花得以一次次碰撞。
随后,王懿主任对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室课程标准进行发布。从主题到创意表达再到行为准则,东城根街小学教室的模样,是有愿景、有期许、有主题的;是有整体思考,有阶段行动的;是有团队生长,有个性表达的;是有行为规则,有学习过程的。成长故事在这里讲述,校园精神在这里结果。让“真”品格,“真”品质,“真”品行,陪伴孩子一生。
靳蓉副书记在点评中指出:教室课程设计时的集体智慧需要以学校的顶层设计为基础,以级部统一为依据,以班级板块为呈现。而个性表达是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将学生的样态放进教室课程。学科的融合增加了教室课程的广度,应指向学生的品质教育,同时需要老师做不同的评价,将之变为“育”,育学生的坚持、分享、责任等品质,最终由学科走向教育。
最后,赖晗梅校长对此次教室课程发布会进行了肯定,并与老师们进行分享:当老师是幸福而又辛苦的事业。教室课程是以文化为教室立魂,让教室与自己、孩子们一起书写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是老师们的全员参与与全学科素养的落地;是智慧的投入与主题下的创意表达;是一次次的自我突破与推翻重来……教室最美的模样,需要彼此的看见。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在教室设计中融入爱与智慧,让孩子未来可期。同时,也期待每一个班的教室课程都有更好的表达,共同成就孩子们更幸福的暖色人生。
百闻不如一见,发布会后“最美的教室”票选活动开始。老师们拿上可爱的贴纸选票纷纷走进了A区教室,票选出自己心中“理想教室”的同时,置身其中感受教室课程的魅力,思考教室新生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