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6月以来,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持续高发,全省15岁以下受害人已有362名,诈骗分子的各种新型手段防不胜防。“熊猫反诈”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典型案例,请各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强化防范意识,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吃鸡”皮肤免费领?
10岁小学生被骗4万元
7月22日上午,省内某地10岁小学生冬冬(化名)在家玩“和平精英”时,看到游戏内有人称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并留有QQ号码作为联系方式。
冬冬添加对方QQ后,对方要求其拿大人的手机扫描二维码领取。冬冬按要求扫码后,看到手机上显示微信资金被冻结并且会被拘留15天,心里既疑惑又害怕,于是将此页面截图发给对方询问原因。
对方称可解决“冻结”和“拘留”问题,要求冬冬将其大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拍照发送。
冬冬按要求照做后,对方让其在大人手机的支付软件上绑定了被拍照的银行卡,并下载云闪付、翼支付、共享屏幕APP等软件,完成后再要求冬冬打开共享屏幕软件,最终分批转走了银行卡里的4万余元。
转账记录
警方接到冬冬家人报警后,第一时间开展冻结支付,查找资金流向,最终成功将被骗的4万余元追回!
做任务赚大钱?
12岁小学生被骗16万元
7月21日,省内某地12岁小学生悠悠(化名)在家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学生也能赚大钱的广告,并附有QQ号作为联系方式。随后,悠悠添加了对方,并被拉进了一个名叫“快乐度暑假”的群聊。
在群聊中,悠悠看到有人发“只需转5.88元就能返588元”的任务,悠悠就在群里发言说自己愿意参加,并扫码支付了5.88元,但迟迟没收到返还奖励。
随后,悠悠询问群主原因,但群主却称已将钱返还,但因悠悠是未成年人,公司已将其账号冻结,要求悠悠负责,否则就报警。
悠悠因害怕”被抓“,就按照对方要求,用其奶奶的手机拍摄银行卡、身份证信息等发给对方,并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支付宝、云闪付等APP,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欺骗奶奶进行刷脸、认证后,被转走16万余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转账记录
“小马宝莉卡”免费送?
11岁女孩险被诈骗
7月25日,省内某地11岁小学生琪琪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视频博主称自己准备“退圈”,要把持有的“小马宝莉”卡片免费送人。琪琪心动不已,于是主动私信对方,添加了好友。
在交谈中,对方让琪琪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30元运费。而琪琪支付完运费后,对方称因违规操作,导致其公司账号被冻结,必须配合其解冻,否则报警追究法律责任。对方还强调,一定要用家长的手机才可以完成解冻。
见自己闯下如此“大祸”,琪琪立即向妈妈要来手机,并按对方指引下载了屏幕共享软件。而就在琪琪与对方共享屏幕时,妈妈发现了端倪,制止了琪琪的行为,随后报警,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
暑假期间,学生群体在家使用手机机会增多,所以骗子抓住“机会”,利用“免费”领“皮肤”“卡片”等吸引未成年人上当受骗。
家长该如何避免孩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请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上网时长,教育其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同时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
平常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请学生及家长群体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陌生网友,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