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 由成渝地区20所高校组成,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12所川内高校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
教师授课 联盟成员间教师可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两地学生 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
科研合作 加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建设,共同实施巴蜀文化振兴工程,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
5月12日下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在成都发起成立。该联盟共有20所高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12所川内高校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
该联盟由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牵头成渝地区高校成立,将充分发挥成渝区域高校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这对成渝地区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两地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成渝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需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的建立正是为了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释放高校创新效益,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
该联盟主要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
联盟成员间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推动联盟成员学校间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两地学生线上课程资源可以共享,两地学生还可以联合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活动。
联盟成员间的教师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两地可以共同召开双城经济圈高校引才大会,开展教师联合招聘与培训工作。推动双城经济圈内政府对高校人事人才、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统一。共同探索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研究,联盟高校要选派优秀干部相互挂职锻炼。
科研合作是此次联盟的“重头戏”。章程提到,以联盟成员学校现有科研力量为基础,以现有优势科研领域为支撑,加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建设,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协同研究,共同实施巴蜀文化振兴工程,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科技人才,打造双城经济圈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相互开放联盟成员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平台。联合参与西部科学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建立科研交流与合作、联合科技攻关机制,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建立技术成果转让协同联动机制,创建技术转移联盟,共同引导技术要素市场化自由流动。联合举办各类高端学术论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