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教师是重要参与者,责任重大。今年以来,绵阳富乐国际学校小学部着力打造“四有”课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课堂教学研究全面铺开。

明确“四有”方向
何谓“四有”?教师明确教育新课程理念,熟悉学科课程特点,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要,此为“有理”。
课堂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此为“有序”。
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此为“有情”。
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有热情和兴趣,便是“有趣”。

研究“四有”课堂
开学之初,语文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将“四有”理念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和体现。并认真学习“四有”课堂的评价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

分年级组集体备课,解读文本,帮助本组献课教师反复磨课。人人参与,让教研课不再是一个人的任务,既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实践“四有”课堂
本学期,学校还根据不同学段安排了三堂具有代表性的校内公开课,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学习研讨。三堂课各有千秋,将“四有”课堂建设层层推进,步步落实。


在低段,钱鹏宇老师设计的课堂小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有趣的口令有效组织教学,符合低段孩子特点,“有趣”得到充分体现。

在中段,吴星燕老师通过对文本的线条梳理和在知识构架方面狠下功夫,用思维导图呈现课文主要内容,清晰而有层次,将“有序”拿捏到位。

在高段,刘豪老师所选的课文年代久远,孩子们很难产生情感共鸣。而刘老师结合高年级孩子特点,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视频课件,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情感共鸣,“有情”表现恰到好处。


发展“四有”体系
通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教师们对“四有”语文课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了更加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四有”语文课堂建设正逐渐走向常规化、规范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打造语文学科“四有”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富乐国际人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