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为践行教育家精神赋能教师队伍建设,邻水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联隆重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金课遴选活动。开幕式上天府名师黎其轩老师指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思想的指引。基于思政课程素养要求,阐释思政课堂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在主持人刘秀兰老师宣布了金课评分细则之后开启了思政金课的遴选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为题按同课异构的模式进行。来自邻水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本部的蒋文利老师声音铿锵有力,用坚定高昂的声声呼唤将中国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蒋老师的课堂教学聚焦三大任务,按结构化设计,层层递进,她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创设学校升旗礼仪、同学矛盾等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以童谣诵读、强化记忆与情感共鸣。

同样来自邻水县第三小学的熊爽老师通过女排精神视频、习爷爷讲话等,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要求,以“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为路径,设计背诵、榜样讨论(如张桂梅)、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推动知行合一,最后引用习爷爷寄语,引导学生从小事践行价值观,强化国家认同。做到了多模态资源融合(视频、案例)、榜样教育链(英雄到同伴)、实践评价结合(投票评选),实现“知—行—信”闭环。是一堂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优质思政课。

丰禾二小的熊巧莉老师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五大核心素养,通过“解密码—明内涵—思践行—总升华”四环节展开教学,以“蚂蚁搬食”具象化抽象精神,降低理解门槛,结合女排奋斗、抗疫故事等案例,解析中国精神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紧接着学习单设计“感悟+行动”双路径,如填写长征精神关键词、制定个人目标,强化价值观落地,最后引用梁启超名言,呼吁学生从小事践行价值观,助力中国梦。课后实践要求阅读英雄故事,争做优秀少先队员。熊老师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以案例浸润与行动实践为核心,实现了思政教育“可感、可行、可传”。

丰禾小学的周荣红老师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揭题示标—晓精神(女排案例)—悟精神(生活实例讨论)—践精神(小组任务)”四环节,并通过观察日记、宣传画等实践任务,推动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周老师的课以女排精神、革命先烈视频等鲜活案例,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做到了案例具象化;通过“公交让座”“环卫工人”等生活场景讨论,将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结合视频、图文、角色扮演,增强课堂感染力与参与感。以“理论认知—案例剖析—行动实践”为主线,实现思政教育的生活化、行动化。

袁市小学的胡丽丽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以情境体验为核心,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课程,实现道德了教育的“润物无声”。胡老师以“情境导入(《平凡人的微光》视频)—自我诊断(问卷填写)—情景回放(模拟道德困境如‘作业风波’)—微行动承诺(制定班级、家庭行动卡)”四环节展开,引导学生理解道德需与实践结合,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将“诚实守信”“责任感”等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

五位老师通过创新教学设计,让思政课堂实现了价值观教育的深度浸润与行动转化,从“空谈”到“行动”的突破,从“说教”到“浸润”的革新,从“课堂”到“社会”的延伸,以多维度体验深化精神内核,让教育“无痕”却“有力”。通过情境浸润、任务驱动与协同育人,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既滋养学生精神底色,又锤炼其责任担当,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生动范例。


本次活动充分彰显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情境体验、微行动承诺等创新形式,思政课突破了传统说教,实现了“以我的成长”为原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青少年播下一颗良好的精神种子,更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未来,邻水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更多“金课”,让中国精神在新时代少年的行动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