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共20位女性及5个团队获奖。其中,四川有四川大学张蕾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赵凌教授获个人奖。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是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学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面向全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奖项,2004年至今,共有184名女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9人当选两院院士,3人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四川大学教授张蕾:
30岁成为博导,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学校官方资料显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教授张蕾是一名80后,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29岁评为教授,30岁评为博导。
1998年,张蕾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后硕博连读,随后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8月,作为引进人才,她来到了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为一名老师。
回想起来,当初选择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博士研究方向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低潮期,但张蕾毅然决然地选择跟随导师章毅教授的神经网络研究团队,努力沉淀、积累、研究,直到人工智能热潮彻底爆发的时刻到来。
作为奋战在研究一线的科研人员,张蕾努力把握计算机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为工作投入大量时间和热情,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围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记忆机制开展研究,并应用于医学数据的智能分析,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赵凌:
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女性占81%
学校公开资料显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研究员(二级教授)赵凌是80后,针灸推拿学博士,以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颈痛等为对象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证了针刺治疗的有效性,为回答“穴位效应特异性是否存在”的国际学术争议提供了高质量临床证据。
同时,她的研究为偏头痛、月经性头痛等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从脑结构到脑功能,从局部到全局脑网络的神经影像学依据,促进了慢性疼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2017年,赵凌创新工作室成立,成员由针灸推拿学院专任教师、青年骨干等组成,其中女性占81%,平均年龄43岁。工作室先后开展了针刺治疗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颈痛等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涉及患者4000余例,研究论文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等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用高质量循证证据有力证明了针灸防治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赵凌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同时,她还入选2020年 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天府万人计划科技菁英。
|